新闻办消息 6月5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在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5大类226位代表性传承人中,传统医药界共有29人入选。
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的“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项目,传承人是路志正、王绵之、颜德馨、曹洪欣、吴咸中、陈可冀;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的“中医诊法”项目,传承人是邓铁涛、周仲瑛;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药协会申报的“中药炮制技术”项目,传承人是王孝涛、金世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药协会申报的“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项目,传承人是颜正华、张伯礼;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针灸学会申报的“针灸”项目,传承人是王雪苔、贺普仁;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的“中医正骨疗法”项目,传承人是郭维淮、孙树椿、施杞;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同仁堂中医药文化”项目,传承人是卢广荣、金霭英、关庆维、田瑞华;浙江省杭州市申报的“胡庆余堂中药文化”项目,传承人是冯根生;西藏自治区申报的“藏医药(拉萨北派藏医水银洗炼法和藏药仁青常觉配伍技艺)”项目,传承人是强巴赤列、尼玛次仁、索朗其美、嘎务、多吉;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申报的“藏医药(甘孜州南派藏医药)”项目,传承人是唐卡·昂翁降措、格桑尼玛。他们中间年龄最高的91岁,最年轻的45岁,平均年龄已经达到“古来稀”的70.86岁,说明了遴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紧迫性。
继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文化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的精神,制定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完整掌握该项目或者其特殊技能;具有该项目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的3项标准。2007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药协会与项目保护单位共同协商,根据申报的6个项目,推荐17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并获得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组建的评审委员会评审认定。
中医学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共同成长,其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及其特有的医疗技术与资源,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其医疗卫生价值以及文化多样性价值,都是维护人类健康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重要知识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宗旨是“尊重、保护、传承、发展”,因此国家赋予传承人有保护民族传统的责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具有保护、传承责任的代表性人物。
据悉,根据继承项目的确定,国家对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工作将分批进行,不定期公布,这次仅仅是第一批。(秦 秋)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181-1319-3168]。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站无关。支持原创!
⊙友情提示: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电话132-2812-3168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