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国医大师王琦领衔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医原创思维的方法论研究”课题启动会日前在京举办,该项目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领域的第二个立项项目,是该校在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中的又一重要发展,体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原创思维研究在社科领域的重大突破。
“中医原创思维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魂,是中医精神的基因,是中医独特的精神标志。”王琦教授在启动会上阐释了该课题的重要意义。
思维淡化
是发展迟缓重要原因
王琦教授认为,长期以来,中医发展出现萎缩现象。如何改变?每个中医人应该有着自己的责任与担当,自觉地从中医学自身内部寻求症结,奋力前行。
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中医药发展基础条件差,人才匮乏。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这样描述: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现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缺乏,继承不足、创新不够……“不难发现,时隔近7年,中医药生存发展的实际状况仍不容乐观,中医药西化问题依然严重”,王琦教授坦言,从收入结构的比重看,有的中医院里西医西药的收入曾一度占到70%左右。中医院的主要收入并非来自中医药,这是多么大的危机?此外,中医药高等院校的中医基础教材已经编了九版,只加了中医体质学内容,缺少新的增量。
王琦教授强调:“中医药行业有了《中医药法》、《中医药白皮书》,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但如果中医人不解决理论思维的问题,‘上热下寒’‘表热里寒’问题只会愈加严重。”他认为,中医原创思维是中医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中医思维淡化是中医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中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就是因为有强大的理论作为支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临床新问题不断出现,如果不解决理论思维的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医学的命运。
思维模式
是理论体系的灵魂
医学上的每次飞跃与进步,无不与医学模式、诊疗模式的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方克立认为:“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去认识中医理论的独特性、科学性、现实性及其局限性,可能是一条比较可行的道路。”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说:“近百年来,社会各层面对中医质疑之声不断,我想这主要是由于思维模式不同造成的,思维模式不同导致认识上的差异。”
王琦教授指出,对中医原创思维模式要从发生学方法、哲学方法、临证方法、信息方法、认知方法五方面综合研究,体现人文与科学、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时代需求。其实,早在21世纪初,王琦教授就带领课题组进行了“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式体系研究”,经过两年多时间的5次调整与修订,最后确立了“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中医原创思维模式。
中医药历经几千年依然屹立于世界医林,没有被改造、代替甚至自行消失,除了其独特的临床疗效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相对独立、稳定的思维模式,并能在世界医学领域里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王琦教授指出:“中医原创思维的研究首先要回答中医总体思维模式是什么,抓住了思维模式就抓住了理论体系的灵魂和核心,抓住了基本的规律和特征。”
原创思维
应该体现在应用上
“任何理论都要转化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中医理论的产出必须对中医学术的整体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对中医临床实践产生指导作用,这是中医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王琦教授表示,针对中医药的发展现状,首先要解决理论思维的问题,对接科学前沿的理论思维。
“我们要通过研究中医学这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它原本的思维本质,以及这个思维对未来走向的把握和引领作用。我们不是回到原地,而是要赋予其新的内涵、新的表达方式,并在当代人类健康的服务中体现它的当代价值。”王琦教授介绍,新启动的“中医原创思维的方法论研究”项目就是为了丰富和发展有关中医原创思维方法论体系,指导中医实践应用,为中医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支撑。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181-1319-3168]。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站无关。支持原创!
⊙友情提示: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电话132-2812-3168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