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西医病名。湿疹是以皮损为多形性、湿润、瘙痒、易于反复发作和慢性化的过敏性炎症性疾病。中医根据其症状和发病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泛发全身、渗水多者为“浸淫疮”;身起红粟,瘙痒难忍者为“粟疮”;搔之出血者,为“血风疮”;病灶局限者为“湿毒疮”;发于耳郭者,为“旋耳疮”;发于小腿者为“湿臁疮”等。临床多表现为皮损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呈对称分布。在急性期表现多形态,可有红斑、丘疹、水疱、丘疱疹、糜烂、渗出、结痂等;日久不愈,多转化成慢性,皮损浸润、肥厚、粗糙,呈苔藓化,甚至干燥皲裂;同时伴有剧烈瘙痒。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五志不遂,心火烦扰,郁久化火,血热内生,热则生风,外发于肌肤;或饮食不节,嗜食海味、辛辣肥厚之品,湿热内生;亦或肌腠不密,外感湿邪等,皆可致湿疹发作。《诸病源候论·浸淫疮候》曰:“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汁出,侵溃肌肉,浸淫渐阔,乃遍体。”
【取穴】
主穴曲池: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足三里:犊鼻下 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
三阴交:内踝高点上 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配穴
湿热加大椎、肺俞、水道;脾湿加脾俞、胃俞;血热加膈俞、血海;阴伤加肝俞、肾俞。
【方解】
曲池为手阳明经之合穴,可以清热祛湿;足三里为足阳明之合穴,可以健脾化湿,养血凉血;阴陵泉、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之俞穴,可以健脾除湿,滋阴活血;诸穴共同作用,外邪得消,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皮肤得养。
【方法】
先根据临床症状,选取合适俞穴,再用常规法将该穴消毒;取0号靓紫丝线,截取1~1.5厘米,将其插入9号智象埋线针之针管,再埋入以上穴位,针孔处贴敷智象埋线术后帖。每20天治疗1次,4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①忌食辛辣厚味、烧烤煎炸食品及烟酒,忌食鱼、虾等海味及浓茶、浓咖啡。
②贴身衣物以纯棉织物为佳,避免化纤衣服。
③破损处不宜用强碱性洗涤用品,不可乱涂外用药品
④调节情志,戒忧思恼怒。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181-1319-3168]。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站无关。支持原创!
⊙友情提示: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电话132-2812-3168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