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肥胖症指无明显病因可循的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以肥胖为主要临床症状,可伴有代谢方面异常表现的疾病。肥胖不仅影响体形、美观,而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心脑血管、糖尿病、高脂血症、不孕症及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削弱机体抵抗力,增加病死率。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 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此方法施术简单、疗效持久、价格低廉、疗效突出,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喜爱。根据文献报道,现将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研究
骆明军等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取中脘、水分、滑肉门、天枢、气海、水道、大横、上巨虚、丰隆穴,总有效率为76.6%。刘延明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针刺对照组70%的有效率。齐凤军等取穴中脘、天枢、丰隆等穴埋线治疗60例女性肥胖患者, 显效32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有效率90%。吴卫平、张中成、李素荷、王素玲、田韵等也进行了类似研究,发现有效率多达90%以上。聂莉等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取中脘、关元等穴埋线治疗)56例和对照组(口服西药西部曲明)70例,治疗组有效率96.43%,对照组有效率97.1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对于腰围、臀围指标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龙志江等埋线取穴分三组:第一组为天枢、大横、水分、丰隆;第二组为中脘、梁门、带脉、阴陵泉;第三组为水道、梁丘、上巨虚。耳穴为神门、内分泌、饥点、肝、脾、胃、直肠下段、三焦。结果对轻度、中度、重度肥胖者总有效率分别达75%、91.67%、62.5% ,认为以脾胃经穴为主,用穴位埋线加耳压减肥疗效高。庞爱军等将中药浸泡的羊肠线埋入穴位治疗肥胖。药线制备取优质何首乌、大黄、白术等药,洗净烘干后放入磨口瓶中,用75%酒精浸泡30天后,过滤出药液并灭菌备用。把医用羊肠线剪成 2cm 长, 浸泡在以上药液中30天以上,至羊肠线的颜色与药液相近即可应用。埋线治疗2次后,150例患者中,显效83例,有效63例,无效4例,有效率97.33%。植兰英等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穴位选足太阳膀胱经的五脏背俞穴,大肠俞,承山;脾胃大肠经穴:曲池、合谷、天枢、腹结、梁丘、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公孙;阿是穴:腹部、腿部、腰臀部视脂肪厚度,相应选取3~10个刺激点。埋线之后在背、腰、腿、腹部,分别拔密排罐,留罐10min,每周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显效23例,占76.7%,有效5例,占16.6%,总有效率达93.3%。马丹将患者临床辨证分型分为虚、实两组,证型配以相应的穴位埋线和耳穴压豆法治疗。虚证型与实证性有效率分别为82.4%和94.0%。闫润虎等辨证取5~6个穴位进行埋线结合耳压治疗,总
有效率87%。刘光国等用电针配合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 并且3个月电话随访。近期疗效96.1%,3个月后反弹24例,占19.51%。认为电针配合穴位埋线减肥能有效地降低减肥者的反弹。刘宁等将特定埋线针刺入穴位,达到一定深度(即中胚层),待局部有酸、胀、麻感后,将线埋入体内。1个疗程后,78例患者临床治愈16例,显效42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2%。
1.1、临床疗效:
总的看来,穴位埋线减肥的疗效是确切的,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病的有效率较高,在75%~96%之间,适当结合其他疗法,包括耳压法、电针、拔罐、推拿等,能提高疗效。
1.2、影响因素:
杨福霞认为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1个疗程后有效率84.4%,2个疗程后有效率为90.0%。宋青霞等认为埋线的长度和深度及穴位的选择是影响疗效的因素之一。许姿妙观察到性别与减肥疗效有密切的关系,男性只要能坚持完成规定治疗,男性平均减重值高于女性。丛莘观察年龄在30~50岁间减肥效果较理想,50岁以上效果差。埋线减肥结果表明治疗疗程长者优于短者,男性优于女性,年轻者优于年长者,病程短者优于长者,实证优于虚证。疗效除了与选穴、方法、疗程长短、患者的年龄、性别、肥胖类型、肥胖程度、家族倾向、中医辨证类型相关外,还与合理饮食、运动有很大关系,几乎所有文献都提到了治疗期间应饮食控制。所以,在埋线减肥的基础上适当配合饮食运动疗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减肥疗效。
2.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实验研究
穴位埋线减肥的实验研究较少。崔瑾等观察足三里穴位埋线对脾虚证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穴位埋线对脾虚大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亦能明显提高,并能增加脾虚大鼠的脾重指数与胸腺重量指数,提示穴位埋线对脾虚证的治疗机理可能与调节细胞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有关。杨水凤等观察埋线疗法对肥胖大鼠的减肥效应及对大脑纹状体一氧化氮(NO) 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影响,得出结论纹状体NO和 NOS含量异常可能是肥胖发病的因素,埋线疗法对肥胖大鼠纹状体NO和NOS含量的良性调整作用可能是实现减肥效应的中枢作用机制。周友龙等在胆囊穴、中脘穴和胃俞穴埋线,观察对大鼠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粘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该组穴位埋线,可以显著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动力,解除幽门痉挛, 减少胃粘膜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以及腺体增生、肠上皮化生。霍新慧等通过观察大鼠治疗前后体重、Lee’s 指数、脂肪系数、血脂及血清瘦素等指标的变化,得出穴位埋线能减少肥胖大鼠已增加的脂肪蓄积量,使肥胖大鼠的瘦素表达增加,从而达到减肥目的。秦达等用穴位埋线对去势雌性大鼠肥胖症的治疗进行研究,雌二醇、神经肽 Y、血清瘦素的检测结果证明穴位埋线对去势雌性大鼠的雌激素水平和中枢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相关表达具有调节作用,可达减肥目的。王澍欣等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喂养建立肥胖模型大鼠后进行埋线治疗,结果显示穴位埋线对肥胖机体血脂、中枢及外周瘦素有良性调节作用。袁俏梅通过穴位埋线双侧足三里、第10胸椎夹脊穴观察发现穴位埋线组、穴位预埋线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其中穴位预埋线组在经过同样的造模后,TG 与空白组对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认为穴位埋线能降低实验
性高脂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穴位预埋线能预防甘油三酯的上升,与体重变化无相关性。罗小光等穴位埋线与中药加味对去势肥胖大鼠瘦素(LP)、神经肽 Y(NPY)及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H-P-O)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穴位埋线加中药治疗,可改善 H-P-O 轴平衡失调和瘦素抵抗,达到减肥效果。
3.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探讨
埋线疗法的整个操作过程包括了穴位封闭疗法、针刺疗法、刺血疗法、组织疗法、割治疗法,同时也包含了埋针效应及后作用效应,多种方法和效应集中和整合起来,形成了穴位埋线独特的治疗效果。穴位埋线是针灸的改良与延伸,但其作用的持续性则非针灸所能比拟。
3.1、中医治疗机理探讨:
穴位埋线作为一种复合性治疗方法,除了利用腧穴的功能外,还有其本身的优势。首先,埋线方法对人体的刺激强度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初期刺激强,可以克服脏腑阴阳的偏亢部分,后期刺激弱,又可以弥补脏腑阴阳之不足。这种刚柔相济的刺激过程,可以从整体上对脏腑进行调节,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其次,埋穴疗法利用其特殊的针具与所埋之羊肠线,产生了较一般针刺方法更为强烈的针刺效应,有“制其神,令其易行”和“通其经脉,调其气血”的作用。此外,埋线疗法也具有补虚泻实的作用。一方面,针具埋线时可以进行手法补泻;另一方面,羊肠线的粗细也能进行虚实的调节。
穴位埋线是在留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也具备了留针所具有的作用。如在某些情况下,对体质强壮之人,通过留针可以保持针灸的持续作用, 加强治疗效果。陈利国等发现, 在临床上许多患者都是通过留针而使针感加强的,一定程度上表明静中有动,动静互涵,留针同针刺手法一样能够起到补泻的作用。此外,留针尚有催气、候气的作用。从传统中医角度来看, 埋线疗法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协调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几个方面。
3.2、现代医学的认识:
归结起来,穴位埋线的治疗机理大致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①产生良性诱导:任晓艳认为传统埋线疗法中的穴位局麻以及皮肤切割,都能对穴位、神经以及整个中枢产生一种综合作用,使组织器官的活动能力加强,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加快,局部新陈代谢增强,其营养状态得到改善。产生的疼痛信号传到相应的脊髓后角内,可以引起脊髓水平的抑制效应,调节其所支配的内脏器官。此外,羊肠线作为一种异种蛋白,可诱导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组织致敏,配合抗体、巨噬细胞来破坏、分解、液化羊肠线,使之分解为多肽、氨基酸等。羊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可长达20天或更长,从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疗效难巩固,易复发等缺点;②复合刺激作用:高德荣等认为线犹如针,线的粗细长短决定了刺激量的大小和吸收时间的长短,这与针刺进针、留针、行针、起针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相似;羊肠线埋入机体后,逐渐液化、吸收的过程为异体蛋白刺激,类似组织疗法,有增强免疫功能的效应;埋线前的局麻既可达到无痛操作,亦起到穴位封闭的速效作用;埋线时针眼处少量出血或渗血,有时瘀于皮下,又增加了穴位的刺激量,进一步激发经气,辅助羊肠线发挥长效作用。温木生则更明确提出,埋线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法,其机理为多种刺激同时发挥作用,形成一种复杂的持久而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一部分经传入神经到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后内传脏腑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经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中枢对病理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再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来调整脏器机能状态,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防御能力。一般说来,由于羊肠线刺激平和, 对大脑皮层中急性疾病较强的病理信息干扰和抑制力量不足, 因而不能迅速产生作用, 但对慢性疾病却显示了良好的效果。诸多研究表明,埋线疗法实际上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因此为穴位埋线的治疗机理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③提高机体的营养代谢:刘卫英等认为羊肠线作为一种异性蛋白,埋入穴位后使肌肉合成代谢增高,分解代谢降低,肌蛋白、糖类合成增高,乳酸、肌酸分解代谢降低,从而提高机体的营养代谢;④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徐三文[34]认为肠线入穴后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促进病灶部位血管床增加,血管新生,血流量增大,血管通透性和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加快炎症的吸收,减少渗出、粘连;⑤改善血浆脂质代谢紊乱:李艳芬、丛莘等观察到穴位埋线组治疗前后 TC、TG、HDL-C、LDL-C 均有改善,认为穴位埋线可有效改善血浆脂质代谢紊乱, 良性调节血脂水平,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⑥改善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穴位埋线能够激活饱中枢, 使饱中枢兴奋水平升高,抑制了饥饿中枢活动的作用,调节摄食中枢异常的 NE、DA、5-HT、5-HIAA 含量,并使之趋于正常, 纠正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这可能是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病效果好且不反弹的原因之一。
4 .讨论:
穴位埋线减肥是集多种方法和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临床疗效及效果已初步显现,并且近几年在医疗上应用日益广泛。这就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增加了几分担忧,具体的问题如下:①大多数临床研究有效率颇高,但研究方法过于简单,大部分疗效评定标准为自定标准或者不被公认的,望以后临床研究者多参考与采用一些国际公认或国内认可的疗效评定标准,为研究者统计大样本疗效及以后向社会推广作临床资料;②穴位埋线与针灸减肥的不同及作用机理研究,很多临床研究埋线治疗与针刺作对照疗效观察,而且疗效皆优于针刺组,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行论证。研究已证实针刺对肥胖机体中枢和外周相关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酶、胞内信使、受体、基因等信息物质在不同水平上、多靶点、多环节的良性调整作用,逆转以能量代谢紊乱为主的神经、内分泌代谢的异常,纠正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从而调整异常摄食行为,抑制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最终实现减肥效应。穴位埋线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因此开展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③穴位埋线工具多种多样,这也是临床治疗效果有很大差异的一个原因,并且也难于推广,因此规范埋线的工具也是以后的一个工作重点;④对本法的实验研究较临床研究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对动物实验埋线疗法的掌握太少,因此对埋线疗法的实验及机理研究也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总之,临床实践证明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肯定、持久,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为揭示其减肥作用机理,建立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规范化、标准化,以便给予临床更好的指导。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181-1319-3168]。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站无关。支持原创!
⊙友情提示: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电话132-2812-3168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