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五积散”,为啥能除寒、气、血、食、痰积,哪些人适合用?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春夏之交,天气多变,倒春寒、小高温、回南天等相继出现,对身体健康带来挑战。如果中老年人、妇女和体弱多病群体,长期有脾胃虚弱的问题,加上春季肝气不舒捣乱,季节更替气血失荣影响,湿热、寒湿、痰湿挥之不去,容易出现睡不好、吃不香、感冒多、精神差、胀闷痛等问题。

 

63d0f703918fa0ecfd7e60f5db9855e23c6ddbad.jpeg@f_auto

 

中医认为属于外邪入侵、内邪渐生,先外后内,共同作祟,具体有五邪:寒、痰、气、血、湿,沉积在体内。

 

 

五邪当中,老大是“寒邪”,来源于冬末初春的寒气,吃生冷和不注意保暖的内寒,“寒”会干扰“气”,气机不畅,除了经络和肺、肝、胃受影响外,又连累到“血”,出现各种痛症和麻、酸、乏力等问题,渐生“湿”,寒湿、湿热夹杂,“湿”会带来“痰”,不仅咳、闷,而且会影响食欲,出现消化类问题。

 

503d269759ee3d6dbc3e86784806612e4e4adea1.jpeg@f_auto

 

从舌诊脉诊看,舌苔白腻,可见两边鼓起,有齿痕,脉沉迟缓。

 

 

解决的基本思路,是改善外寒内寒夹杂问题,由表及里推进,健脾、燥湿、行气、活血、化痰,多管齐下。

 

 

具体方剂是五积散,属于中药温里剂

 

5882b2b7d0a20cf477f6d5097719473aadaf9999.jpeg@f_auto

 

五积散是中医名方,又叫“催生汤”,最先在唐代应用,记载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后经宋代改良完善,收录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它有3个特点:

 

 

1、五积散是大药方,在组方“贵精不贵多”的古代,药方多在13味以下,五积散共15味药组成,含麻黄、苍术、白芷、川芎、当归、茯苓、肉桂、白芍、半夏、炙甘草、陈皮、枳壳、桔梗、厚朴、干姜。

 

79f0f736afc37931c256943215cbbb4943a9118e.jpeg@f_auto

 

2、五积散是大名方,15味药紧密配合,除寒、温阳、燥湿、活血、行气、化痰、消食,各司其职,特别是风邪、寒邪、瘀证得除,有“上房不喊下房喊”的名声,可见深受中医喜爱。

 

 

3、五积散是大复方,有7个中药名方的影子,如半个桂枝汤、半个麻黄汤、平胃散、二陈汤、四物汤、小半夏汤、苓桂术甘汤,关键是真用真有效。

 

43a7d933c895d143cca3aaed70e08e0e58af07c6.jpeg@f_auto

 

五积散的治病调理思路简单高效:由表及里,重点突破,先破后立。

 

 

对于寒、气、血、痰、食五个问题,用辛温解表散寒积,用宣肺提升散气积,用活血化瘀散血积,用化湿利水散痰积,用理气健胃散食积。调理过程中,肝、脾、肺、胃及膀胱经、小肠经等都照顾到了。

 

 

五积散的配伍是:

 

9825bc315c6034a84528fa15351c455808237673.jpeg@f_auto

 

君药5味:麻黄、白芷、苍术、干姜、肉桂,温里散寒,解表除湿。

 

 

臣药7味:半夏、茯苓、当归、厚朴、陈皮、川芎、芍药,化痰郁、行气血、健脾胃。

 

 

佐药2味:枳壳、桔梗,调气、消痞、除满。

 

 

使药1味:炙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宽中。

 

241f95cad1c8a78672168bc89806c53171cf50d0.jpeg@f_auto

 

它们分为五个梯队,轮次作战:

 

 

首战寒积:麻黄+白芷+干姜+肉桂,散风寒又温阳,5味君药用了4味祛寒,志在必得,一击必中。

 

 

次战气积:枳壳+桔梗,桔梗引气上提,枳壳药性向下,升降气机,上下畅通。

 

 

再战血积:当归+川芎+白芍,活血、养血、生新、揉筋,白芍还可保正气不伤。

 

5366d0160924ab1858652d453eeaeac17b890b69.jpeg@f_auto

 

四战痰积:苍术+半夏+茯苓+甘草,化痰先健脾,燥湿要同步,身体乏力困重问题逐步解决。

 

 

五战食积:厚朴+陈皮,一个下气除湿,一个开胃醒脾,合用还能解决大便异常问题。

 

e4dde71190ef76c6bc29aadd9d06f1f6ae51676c.jpeg@f_auto

 

由于临床上患者寒、气、血、痰、食的症状有轻重,所以五积散的组方用药量,有一些加减变化。如患者痰积重,苍术、茯苓的用量就适当多一些,有的血积深,当归、川芎就用多一点,不要拘泥于传统的药方。

 

 

但如果舌苔黄腻,烦渴身热,热重于湿的病患,不宜用五积散,以免加重病情。

 

 

使用五积散,一定要遵医嘱,辨证后用药。

⊙声明提示: 本站所有文章,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181-1319-3168]。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站无关。支持原创!
⊙友情提示: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电话132-2812-3168举报。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医易和

医易和寻找民间好中医共创【健康中国】

2023-4-30 16:04:16

医易和医易诊病

无意中发现的一张药方,通血路,建议收藏

2023-5-6 7:01:3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8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