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易闲话(20)——七损八益(成人版)
愿天下人都健康平安发大财!㊗️㊗️㊗️
前几天有网友问到《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七损八益”作 何解释。这个问题其实是中医的千古悬案之一。
历代注家各有各的看法,有阴阳说,有术数说,有房中说⋯⋯莫衷一是。直到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一本西汉墓葬竹简古 医书《天下至道谈》,该书详述房中(即夫妻性生活)的七损八益。考古的发现,让学界喜出望外,似乎坐实了七损八益为房中术之 说。❤️
那么《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七损八益”真的就是房中之术吗?我们且来看看原文怎么说: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 也,治病必求于本。
⋯⋯
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
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异名耳。⋯⋯”
上面的《黄帝内经》原文,千百年来的注家,都认为说的是阴阳的概念和规律,这不能说不对,因为整篇《阴阳应象大论》的确多处论述了阴阳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但其“核心”却非谈论阴阳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篇名叫做《阴阳应象大论》,说的固然是“阴阳”,但重 在“应象”!
何为“应象”?
取象比类是也! 经文中,黄帝与歧伯广泛地将“阴阳”的概念“应象”于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诸多“征象”。显然,黄帝与歧伯所讨论的阴阳的基本“象”是为了论述那 个“天地之道”,那个“万物之纲纪”,那个“变化之父母”的大道。与男女两性关系(性生活)八杆子也打不着!❤️
那么,“七损八益”究竟说的是什么呢?为何西汉时期的古医书《天下至道谈》又如此详尽地解释为房中术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何为“七损八益”。
看过胡涂医前面的文章《医易闲话(2) —— 先天八卦图》的读者应该都留意过这句话:
“此先天八卦图,道尽天人之学的全部奥秘,古传中医的一切奥秘,均从此图出!此图一旦诀破,即可迅速明道,诸家经典立即在胸中冰释!”
这句话可能听起来很玄,但真的不是吹牛皮。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在先天八卦图中,“七”和“八”究竟是啥。
七,为艮卦之数。艮卦“应象”为山、为土、为胃、为手,其功能属性为“止”。
八,为坤卦之数。坤卦“应象”为地、为土、为脾、为腹,其功能属性为“顺”。
在《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黄帝向歧伯请教的“调此两者奈何”,问的是如何调摄人体的阴阳。
歧伯回答得很干脆:如果能够知道、执行七损八益,就可以调摄人体阴阳,否则就会是早早衰老的节奏了。(“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从黄帝与歧伯两人的对话看,何谓“七”何谓“八”都是“常识”,不需要解释。针对人体阴阳两种“物质”的调摄,关键在于“七损”、“八益”。
那么“七损八益”究竟是什么?
无须再绕什么弯了。“七损”就是“止损”于“七”之数所对应的“胃”。“八益”呢,则是“增益”、“顺益”于“八”之数所对应的“脾”!
换句话说,调摄阴阳,对于中老年(“年四十⋯⋯年五十⋯⋯年六十⋯⋯”)人最重要的是不要增加脾胃负担,保护好这个后天之本的脾胃。—— 这一点在营养过剩的现代社会尤其如此!
顺便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后天之本”。传统的中医学说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一般的解释是,肾藏先天之精、元气,为生命的最原始物质所潜藏,故说肾为先天之本(延伸阅读:《中医扫盲——“肾”vs “精”》)。
脾胃负责运化全身所需的营养、水谷精微,故为后天之本。古传中医则认为,所谓“脾胃为后天之本”,传统中医所讲的“脾胃”在古传中医的真传里不仅仅指的是 脾胃“本身”,而更重要的是脾胃所“应象”的功能。
人出生以后生活在“后天”的世界里,要遵循着生、长、壮、老、已的后天世界的规律。脾胃在人体中的消化 功能、运化功能,从食物下肚子到其被慢慢消化、吸收、运化、排解等等功能正“应象”着整个人体的生、 长、壮、老、已,也浓缩了一年春、夏、长夏、秋、冬的时序变化。
在先天八卦图里,胃脾的象数 为“7”和“8”。七损,就是要止损,停止、减少胃的负担,如 山般安静、稳健、能担当。八益,就是要顺应天地的规律,善用阴柔,顺从、承受天的法则,遵天之序,合道而行,堪负堪载,运化不息。
简言之,在饮食上,要节 食。在行为上,要节制,在一切思想行为上,要合道而行。此为真正的“七损八益”,舍此别无圣解!
那么为什么古医书《天下至道谈》却又在夫妻房中之术用 “七损八益”的说法呢?
胡涂医相信这只是古人对《黄帝内经》中的经典用词进行“引用”、“套用”而已。
好比我们今天许多喜欢书法的朋友爱引用或套用《易 经》的词语诸如“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来写书法作品一样,没啥稀奇。或者就像时下的中国,省市“人民政府”、“人民银行”等与普通“人民”没啥关系一样(至少,普 通“人民”是无法进去的,武警把守着呢:)
以上,为胡涂医的一家之说,不见得广大中医专家学者们会同意,那就各损各的七各益各的八吧!❤️
胡涂医
2014年9月28日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181-1319-3168]。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站无关。支持原创!
⊙友情提示: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电话132-2812-3168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