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大家、学界巨匠许敬生教授喜收8位新徒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文章来源:大国医
视频来源:医易学大讲堂
点击观看现场拜师仪式全程视频:中医药文化大家、学界巨匠许敬生教授喜收8位新徒
“岐黄文化,薪火相传,拜师学艺,乃国医传统。今日结师徒之缘,上合国家法度,下顺师徒之心……”古历庚子年五月初七(阳历年2020年6月27日上午),在河南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礼堂,中医药文化大家、学界巨匠许敬生教授收徒仪式隆重举行。8位弟子按照中医传统礼仪,正式拜许敬生教授为师。

v2-2d494d8e6da69c362e73380e552c0d7c_1440w.webp

许敬生教授夫妇和8位弟子
国医大师张磊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博士导师、著名中西医肿瘤专家郑玉玲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原药王”侯士良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冯明清教授,全国著名医史文献专家、书法家王安邦教授,张仲景国医大学原校长赵安业教授,全国著名书法家王鸿玉先生,全国著名摄影家张爱图先生等8位名家作为见证人,与嘉宾等共50人参加了收徒仪式。

v2-2ef6d8c31caf3072913c00f70a9be094_1440w.webp

许敬生教授夫妇、8位见证人和8位弟子
许敬生教授是中医药文化研究领域的国宝级专家,原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主任委员、现任河南省儒医文化研究会会长、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主任委员等职,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首届“医古文资深名师”和全国“中医典籍与语言文化研究专家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首批专家,对中医药文化特别是中原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弘扬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收徒仪式上,张彩凤、王国斌、何传义、王磊、王永卫、朱小会、吴玉玺和赵庆伟8位弟子向师父、师母呈拜师帖、行鞠躬礼、献花礼。意喻感念师恩,饮水思源代代传,愿不负师恩,学有所成,立志终生传承中医药文化,弘扬国粹,奉献社会。

v2-9546f9933d35d1d067a4b8c62c7f6f7d_1440w.webp

8位弟子宣读拜师帖
“岐黄文化,薪火相传,拜师学艺,乃国医传统。今日结师徒之缘,上合国家法度,下顺师徒之心。为师之道在于传道受业解惑,言传身教。吾将以身作则,竭尽所能,倾囊相授,并严格要求之。我愿同弟子继承先贤盛德……”在收徒仪式上,许敬生欣慰地向了8位弟子颁发了收徒帖,并赠送了自己的新著作。

v2-aef92e4eed6aac00e86d35080a5aa45d_1440w.webp

许敬生教授宣读收徒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注重师道尊严。“尊师重道”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也是中华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的重要保障。
“师道”是中国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既是精神价值的传承方式,也是传承精神的人脉延续方式。
在收徒仪式上,河南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郑玉玲教授在致辞中说:今天拜师的8位学术传承人都已过了而立之年,始终对传统中医药文化有着无限的热爱。他们一致表示能够成为医古文大家许敬生教授的学术传承人是一种莫大的荣幸,也一定会充分把握这次难得的机会,在许老的引导下,利用这种师承模式,谨遵师教,勤奋学习,不辜负许老的期望,弘扬博大精深之中医药文化。

v2-7d626ce2af93566269d3a0ba78c83287_1440w.webp

郑玉玲教授致辞
国家级名老中医侯士良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中医药应当在中国的国学传统上尽快复兴起来,中医药文化继承者应当建立文化自信,理直气壮地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矢志不移地将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v2-261e3831587e3a362297bd68bcc3acde_1440w.webp

侯士良教授致辞

v2-df4ae36281b585517e6954f74ba98aed_1440w.webp

张磊国医大师赠字祝贺
赵安业教授赠字画祝贺

v2-684760d9b34ad4ba30bae5179be22bc0_1440w.webp

著名书法家王鸿玉先生赠字祝贺

v2-cb4ece1a805584fd3569135925800712_1440w.webp

在收徒仪式的最后,许敬生教授以《要有美情怀、大格局》为题作了讲话,谆谆教诲弟子们:要有高尚的情怀,要做民族的脊梁。要心静专一,耐得住寂寞。许敬生教授还引用几句古人的话“弟子未必不如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以博大的胸怀,希望弟子们努力做学问,尽快超越自己。最后,许教授还用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来与大家共勉:
人生有限驹过隙,学海无涯勤勉励。
后生展翅已冲天,老骥伏枥当奋蹄。

v2-807d910ee217a296fd7650a59651e1fc_1440w.webp

许敬生教授讲话
许敬生教授曾在河南中医药大学长期担任医古文教研室主任,从教50年来一直致力于医古文、中医古代文献及中医药文化的教学和研究,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全国“医古文资深名师”(全国共3名)、全国“中医典籍与语言文化研究专家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首批专家。多年来,许敬生教授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整理和挖掘,从文说医,以医补文,将文与医融为一体,进一步深化了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结集出版了学术著作《中医药文化寻源——中原中医药文化遗迹考察记》,填补了河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的空白。

v2-6fe21bd1f3f03dbf1479fc3b9951cb64_1440w.webp

许敬生教授著作《中医药文化寻源——中原中医药文化遗迹考察记》
为了帮助广大青年中医爱好者扫除认识中医、传承中医的障碍,许敬生教授格外重视对中医古籍,特别是中原历代医药名家著作的整理和开发,用一本本厚实的科普读物和一场场精彩的科普讲座,有力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特别是中原中医药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近10年来,他联合省内外60多位中医文献和临床专家,共同整理出版了《中原历代医药名家文库·古代典籍卷》等40余部著作,充分彰显了中原中医药学的辉煌成就,同时也为我省培养了一批中医药古籍的青年研究骨干。他历经近30年完成的《医林掌故》一书,于2015年出版了英汉对照版4册,并更名为《中医典故》,被列入了“第二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目录”。

v2-9985f168f63fc7df0099117f57a207b8_1440w.webp

许敬生教授著作《中医典故》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传承千载而不衰,延绵百世而不坠,师承教育,是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
充分发挥名医大家在振兴中医药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出更多优秀中医药人才,是落实中央“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号召的有效途径,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v2-ea3bd260e08dfcd4983b39d1f7920772_1440w.webp

许敬生教授师徒与嘉宾们合影
【许敬生教授在在收徒仪式上的讲话】
要有美情怀、大格局
——许敬生教授在6月27日收徒仪式上的讲话
走进这个庄严的会场,我心里非常激动和兴奋。各位在百忙之中拨冗出席,我谨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今天参加这个拜师收徒会,我心里既高兴欣慰又惴惴不安。高兴欣慰的是,在这人心浮躁的时代,张彩凤、王国斌、何传义、王磊、王永卫、朱小会、吴玉玺和赵庆伟八位同志,都是卓有成就的人,他们能够静下心来,愿意认真学习和研究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和枯燥的中医药文献,我们可谓志同道合,真是一份机缘。有这样的机缘,自当珍惜。不安的是担心自己才疏学浅而误人子弟。因此我心里有些纠结,难免惴惴不安。
一千多年以前,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怀着沉重而复杂的心情,为一位要拜他为师的学者韦中立写了一封信,即《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文中批评了当时人们不重视拜师学习的情景,赞扬韩愈不顾流俗,顶着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辈学生,还写了一篇《师说》,态度端正地做起了老师。我曾想,当年大文豪韩愈、柳宗元尚且遭此待遇,何况我这个既无顶子又无票子,也无车子的教书匠呢!但转念一想,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只好勉力为之,任由人家去评说吧。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和血脉,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它像火光,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它像甘泉,滋润我们民族的心灵。今天我们研究中医药,如果只注重医疗技术和药物的研究,而忽视了文化的研究,就像一个人空有身体的躯壳而没有灵魂。岐黄文化,薪火相传,拜师学艺,乃国医传统。今日结师徒之缘,上合国家法度,下顺师徒之心。为师之道在于传道受业解惑,言传身教。吾将以身作则,竭尽所能,倾囊相授,并严格要求之。我愿同弟子继承先贤盛德,共同弘扬博大精深之中医药文化。此乃国医大道也!
对于弟子们,我想提两点希望:
其一,要有高尚的情怀,要做民族的脊梁。
古人强调:“上医医国,其次疾人”。中医是大道,既是经天纬地、治国理政的治国大道,也是顺应自然、养生祛邪的治病大道。感动中国的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教授的恩师、医学泰斗裘法祖先生说过一句话:“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其实,古人早有这种说法。
明代医家裴一中在《言医•序》中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这段话似乎有点苛刻,但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医人深思。医者仁术也。既然选择了这个神圣的职业,就必须有悬壶济世的情怀,应当不懈地追求那种佛心仙技的境界。大自然界有苍鹰也有燕雀,有大树也有小草。万事万物,各有其用,各得其所。人各有志,各尽其才。欲为苍鹰,就勿与燕雀共鸣;欲做大树,则不必同小草争荣。
一个真正的中医,就得有美情怀、大格局、高格调,而终生笃行之。否则,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就好比一个民族,如果只有一群长着发达的脑和手的所谓精英(即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没有坚硬的脊梁,那怎么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呢?
其二,要心静专一,耐得住寂寞,才能走向成功。关于成功,人们总结有很多定律,比较有名的就是荷花定律、竹子定律和金蝉定律。我想再简述一下,与大家分享。
一个池塘里的荷花, 第一天开放的只是一小部分,第二天,它们会以前一天的两倍速度开放。到第29天时荷花仅仅开满了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会开满另一半。也就是说,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总和。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里的荷花,一开始用力盛开,但是总感觉自己绽放的不够,所以渐渐感到厌倦,在第10天、第20天、甚至在第29天只差一步之遥的时候,选择了放弃。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6周的时间,竟长到了10多米。这就叫竹子定律。很多人的奋斗也像生长的竹子,一开始卯足了劲,但是由于前面的大部分阶段都在打基础,所以成效并不那么明显,在第1年、第3年,甚至第4年的时候,选择了放弃。
蝉,要先在地下暗无天日地生活三年,忍受各种寂寞和孤独,依靠树根的汁一点点长大。然后在夏天的一个晚上,悄悄爬到树枝上,一夜之间蜕变成知了。然后期待太阳升起的那一刻,飞向天空,冲向自由。这就是金蝉定律。 可是在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像蝉那样在黑暗中淡定坚守数年而锲而不舍呢?其结果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成功,需要厚积薄发,要忍受煎熬,要耐得住寂寞,坚持,再坚持,直到最后成功的那一刻。
什么是价值?有这样一个新寓言。
同是两根竹子,一支做成了笛子,一根做成了晾衣杆。晾衣杆不服气地问笛子:“我们都是同一片山上的竹子,凭什么我天天日晒雨淋,而你却价值千金呢?” 笛子回答说:“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却经历了千刀万剐,精雕细琢。” 晾衣杆沉默了。
又如一块脚踏石和一块石雕的寓言故事,讲的也是同一道理。颇值得我们深思。我在多个场合发言,总要强调作为一个学者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我本人是贫苦家庭出身,走过艰难的求学之路。深深体会到忍受寂寞、忍受煎熬的滋味。
古人说,“弟子未必不如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千古名句,也是客观规律。大诗人白居易的名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更是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历史规律。
与各位弟子相比,我只不过多识几个字,多读几本书,多一些人生经历而已。其实我有很多短板,在诸多方面我都不如你们。将来你们更是前途无量。学习是无止境的,我决心活到老学到老,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同时也希望我们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共同去探究并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最后,我想用我写的一首小诗作结:
人生有限驹过隙,学海无涯勤勉励。
后生展翅已冲天,老骥伏枥当奋蹄。
祝贺我们的中医事业兴旺发达,像这蕃秀的夏天,灿阳高照,鲜花似锦,万紫千红!
谢谢大家!
【8位弟子简介】
张彩凤,女,河南新郑人,生于1962年11月。1981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副主任护师。现任开封市中医院工会主席。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科普巡讲专家,全国百名健康信使。兼任河南省中医药学会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省医古文暨医史文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开封市全民健康促进会副会长,《健康》杂志、《开封中医》等主编。
热爱中医药文化,为传承中医药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主编和参编著作16部,牵头建成开封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是开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宋膏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王国斌,曾用名王斌,禹州市人,生于1965年3月。1979年12月参加工作,1998年6月河南大学宪法和行政法专业本科毕业。现任禹州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系禹州市孙思邈医药研究会副会长,禹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为禹州市中药加工炮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喜爱研究地方历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撰写了数百篇散文随笔和诗词,先后发表在《奔流》等多家报刊。任执行主编出版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多部中医药论文集;参与编写《禹州市中药志》《中国钧瓷年鉴》《禹州年鉴》等多部著作。
2019年12月,他所著的50多万字的《春阳杲杲—季境散文集》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何传义,生于1974年6月,开封人。开封惟一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开封市何氏面瘫外治疗法非遗项目”传承人。
1994年毕业于商丘地区卫校,1999年考入河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后扎根农村基层,坚守二十余年。因为治疗面瘫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2010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13年被开封市人民政府授予“开封市劳动模范”;因为坚持为残疾人、孤寡老人、环卫工人免费诊治面瘫,2015年被开封市文明办授予“开封市道德模范”。201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王磊,河南扶沟人,生于1974年12月。河南中医学院2005级研究生,师从河南省中医院孙自学教授。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治中医师。2016年得遇明医伤寒名家刘力红教授,遂成为三和书院首届学员,于传统医学中浸润数年,渐明伤寒之理,针法之要。
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被派遣至摩尔多瓦共和国中医中心进行为期两年的医学援助。期间,从孔子学院,到中国驻摩大使馆,应邀做了数场中医讲座,获得摩尔多瓦卫生部部长签署的嘉奖令。为中医文化的推广传播做出重要贡献。
王永卫,焦作沁阳人,1978年出生于中医世家,怀医堂第六代传人。现任河南神农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河南古灸堂智能温阳透灸联合创始人,医之良外治疗法全国指导讲师。
1999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系大专,后进修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中西医临床系本科。擅用中医经方理论、中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儿科、妇科及疼痛科疾病。
曾多次被各大媒体采访报道。2017年被沁阳市人民政府评为“最美沁阳人”,2018年被焦作市人民政府评为“焦作市十佳志愿者”。
朱小会,女,出生于1979年6月,禹州市人。本科学历,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 中医主治医师。
热爱中医古代经典,早在澍青医学院读书时,即对医古文特别有兴趣,学习刻苦,成绩优良。
吴玉玺,男,生于1979年12月,河南泌阳县人。2005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本科中医专业。现任河南省儒医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大河健康报社《中医药学刊部》主任。曾在医药卫生报社工作12年,历任党支部书记、《医药卫生报·药事特刊》副主编、《河南卫生》杂志和《社区医药》杂志执行主编等职务。
为宣传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药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业15年来,曾获得河南新闻奖一、二、三等奖共计12项,获得南阳市科学进步奖一等奖1项。曾在 “大国医论坛”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单篇最高点击量近60万人次。
赵庆伟,男,生于1984年,河北邯郸大名人。系医知学APP创始人、旭正集团董事长,专注于运用和推广中医“简便验廉”适宜技术到基层培训教育服务。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互联网分会副会长,多次受邀参加电视台等媒体专访活动 。
2015年创办旭正集团,集团秉承助推基层中医发展、提高基层医生中医技术为宗旨,持续挖掘和整理中医特色适宜技术,不断为基层医生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2018年联合了国内多位中医专家开发中医线上教育APP—《医知学》,利用互联网优势,对基层医生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医技术培训教育。
近年来已培训上千名基层医生掌握了多项国家中医适宜技术,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在基层,让广大群众能够更多地享受到简便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文章来源:大国医

视频来源:医易学大讲堂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声明提示: 本站所有文章,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181-1319-3168]。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站无关。支持原创!
⊙友情提示: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电话132-2812-3168举报。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三棱针特色疗法医易和医术传承名老中医

中医非遗传承人何传义惟一堂

2023-12-3 3:13:23

三棱针特色疗法医易和医术传承名老中医

何传义先生“中医健康养生讲座”主题活动在开封茶博馆举行

2023-12-3 3:15:1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8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