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医生、病人,还是从事健康行业的人,都会经常提起这个话题:
“现在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死于无知”,到底是对什么无知?
是对专业知识的无知,还是对疾病的无知,还是对生活方式的无知?
后来我发现这个秘密,一旦点通,能救三代人的命,它就是从“知道”到“明白”。
举个例子:血粘稠容易导致人犯困,记忆力下降。那大家觉得,吃肉和吃菜哪个会让血粘稠?
我相信你不用学营养都知道是肉。可是,孩子高考前,很多家长天天给孩子做肉吃,血液粘稠,孩子反应变慢,考试发挥失常。
我讲一个大家都知道,但不明白的问题:
西医大夫给我们看病叫什么?叫治!
中医大夫给我们看病叫什么?叫调!
为什么同样都是给人看病,中医和西医竟然用了两个不一样的字?那究竟什么是治?什么是调?
什么叫调?
为什么许多病自己也能调好?

我相信所有人一定会告诉我,倒霉!
大家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同样的道理:
当你为了一个感冒,咳嗽,过敏,血压高、血糖高,睡不着觉,以及各种疾病,吃很多药时,到底是受益还是倒霉?
第一个办法给鱼池里撒药;
第二个办法把鱼池里有问题的鱼扔掉;
第三个办法把有问题的鱼都换掉,换成健康的鱼。
这些问题跟健康息息相关。
大家有没有发现:鱼池里养了11条鱼,为什么不讲10条鱼,不讲22,88,99这些吉利的数字,非得讲一个11条鱼?
由血液的质量决定
五脏六腑健不健康,为什么是由血液来决定?
用医院的体检来证明我的理论:
如果我们身体不健康要去医院做体检,比如查肝功,这个指标叫转氨酶。我们去做肝功检查的时候,是怎么检查的?
包括我们肾脏的指标,是由肌肝、尿酸、尿蛋白来决定,是在肾脏上抽血吗?也不是!
我们的血糖是我们胰脏的功能,也不是在胰脏抽血,只是在手指扎一下测血糖,也没有在脏器上抽血。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指标全是血液,是你血液的营养和垃圾分类。
当你酸性物质多叫尿酸高,糖类物质多叫血糖高,脂类物质多叫血脂高。
医生给我们做体检的时候,查得真的很准确。
血液就是医生所说的“指标”
当我们这些指标高的时候,医生没有把血液的垃圾给清理掉,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把指标调正常。
举个例子,肥胖型高血压,用了扩张血管的降血压药,让压力正常,高血压是血液中的脂肪太多,动脉粥样硬化,让血管壁变窄,是血液问题,不是压力指标问题。

为什么复发?这里不作解释,相信你已经找到了答案。
黑色的鱼交给了肾病科的专家,他透析换肾; 棕色的鱼交给了肝胆科的专家,他切胆囊换肝脏;白色的鱼交给了呼吸系统科专家; 黄色的鱼交给了脾胃科消化科专家。
你会发现11条鱼,被交给了11个科室的专家,所以什么叫专家?专家就是不管其他鱼,专门只负责一条鱼的叫专家。
第一个办法:吃药。
经常听到很多人一直在讲这句话:生病不吃药吃什么?
“是药三分毒”,药物有副作用,你也知道。
“并发症”,说白了,就是药物的赠品
如果今天你明白什么叫“并发症”,我相信你在吃药的过程中一定会谨慎,吃药就意味着,为了一条鱼,其他的鱼倒霉。
第二个办法:切除脏器,也就是扔鱼。
你别以为把小鱼扔掉就万事大吉,如果小鱼已经出现问题,大鱼也会迟早倒霉。
这个时候你不是扔小鱼,而是要想办法。把鱼池的水弄干净,小鱼恢复了,大鱼也才能得救。
就像做完一个手术,过了几年复发,医生只会告诉你这是手术后遗症。
第三个办法:换脏器,也就是换鱼。
把一个换过的好的心脏、肝脏、肾脏扔到那个脏血里面,能活几年,能不叫奇迹?
清理水质就叫做“调”
给鱼看病的就叫“治”
虽然都是解决鱼的问题,但是方向不一样,这不是方法的问题。
我们在乎的是去北京的方向不能错,哪怕车速再慢,就是步行都能到北京;方向不对,跑车速度越快,偏差越大,一辈子也到不了北京。
也就是:一辈子吃药,治不好,反而短寿,所以吃药越多,副作用越大。
换个思路,还是那条有问题黑色的鱼。
我们不撒药,而是把鱼池的水给清理干净,那其他的鱼是受益还是倒霉?相信你一定会说受益。
经常很多人说,为了调理皮肤病、高血压、过敏,一个病调理好了以后,他会奇迹般地说他睡眠改善了,肠胃改善了,皮肤比以前光了,而且显得比以前年轻了,斑也淡了,体形也瘦了。
老百姓对做健康行业最大的不信任来自两方面:
1.他们认为做健康行业的人,对疾病不了解,没体检就说能把病调好,看着很不专业;
2.不管什么病,就那几个产品,好像是治百病的药。
调理身体的人,却说:我当时为了调一个病,没想到好几个病也莫名消失了。
所以治病是为了一条鱼撒药,其它鱼倒霉;调理是为了一条鱼,清理水质,其它的鱼受益。
调理身体有三步:
第一步:先调观念。
一定先调的是我们的观念。
因为你连“治”与“调“”到底有什么区别,都搞不明白,还说句可笑的话:
专家都治不好的病,你怎么给我调?
“观念通”就意味着“你明白了”,也就离健康更近了,可以远离大病了,甚至可以带领家人远离疾病风险。
所以很多病治不好,但是能调理好。
治疗疾病,首先就要好好了解我们的身体。
它是一个系统,五脏六腑间紧密配合,维持着我们的生命状态。
“治”与“调”就好比“西医”和“中医”
中医一直以来强调:“病”不是简单的病毒、炎症,那些是结果和症状,“病”是导致疼痛发炎的这些“症”的后台结构原因。
有些医生“治”病,把病和情绪割裂开,以为疾病是一个单独于身体以外的物质存在,发病了,把瘤子切除就行了。这样治疗的结果往往就会出现文章中所说的“并发症”。
梁冬曾说过:中西医没什么好争的,会合了就明白了。
所以,不管是“治”还是“调”,“换鱼”还是“换水”,“西医”还是“中医”,我们一定要明白的是:健康的源泉不在于身体,而在于心性。
那些能活到90多岁的人,是因为他们心量开阔,不扭曲,不变形,不折腾自己。
最好的中医是自己,最靠谱的养生办法就是做一个尽量天真的人。
人生也是如此。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181-1319-3168]。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站无关。支持原创!
⊙友情提示: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电话132-2812-3168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