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医的标准化
在中医的发展历史上,一位郎中被老百姓接受并认可基本上都是靠口碑。
他们一般是先给亲戚朋友邻里看小病,效果不错,就有人找看大病、疑难杂症,这样慢慢地医名就开始传播,由近及远,由本村本地传播到外乡外地,最终成为有口皆碑的郎中。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看一个医生的本事,其实很简单,就是看他治病的疗效。
但是后来随着西医的传入,我国的中医教育也像西医一样走向了规模化、量产化之路,行医也开始走向了标准化,即要以《执业医师法》为标准。
中医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虽然初衷很好,但使用不当就反而会阻碍中医的发展。
很多民间传承或自学成才的中医能看病,却因为没有达到这些标准而被称为“非法行医”受到管理部门的封杀,非常可惜。
提着脑袋治病的民间中医
很多民间中医虽然看得了病,却没有执业证,一纸证书挡住了他们的行医路。
于是,有的被迫放弃行医,有的无奈流落海外,有的任由中医技法年久失传。
而看看现在的中医院,或者西医院的中医科,有些拥有中医师资格的人,又有多少人是没有中医行医能力或只有很差行医能力的呢?
基本都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西医思维,距离合格中医实在太远。
我们对祖传中医、师承中医(指民间没有中医师资格的师承)、自学成才中医,不授予中医行医资格,说他们没有中医学历。
其实,正是这些人掌握了真正的中医思维,中医疗效显著,口碑很好。也正是他们的非法行医,才保住了中医的一点生机与火种。
但是,这些民间中医往往处境十分艰难,是真正的提着在脑袋传承中医,治病救人。
中医圈里的人都知道,在现在的环境下,非法行医,是法律所禁止和严惩的,治病救人必须得承担很大的责任和风险。
对于擅长治危急重症而又诚实行医的民间中医来说,收取的这点诊费相对于风险责任来说,简直是火中取栗。

值得反思的中医教育
正如科学家钱学森说的:中医至少超前西医1000年,和西医不一样,中医把人看作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是符合系统论理念的,把人作为活生生的生命看待。
可中医的大学教育呢?却是按照西方科学的模式来进行的,即机械化、标准化,只讲究可观察的实体,而很少考虑那些精密仪器观察不到的本质。
专业教育从理论入手本也不错,因为理论能够指导实践,但是,现在的中医理论早就被西方科学搞得四不象了。
现在中医药大学的课程60%以上是西医内容,中医学生不去攻读中医经典,却做对中医药几乎没有意义的小白鼠实验、搞尸体解剖,很难培养出有中医思维的接班人。
医学本质是治好疾病,疗效是第一标准,第一战场是临床,只要能提高疗效,它都是合理的。
可我们的中医教育只注重学历,不注重疗效。建国之初,为了提高疗效,聘请了大量民间中医进入高等教育,而之后呢?
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方法再也看不到了,大学当中充满着只会讲课不会治病的“教授”,大学教授很多与临床脱离很久,治病经验不足,教授都不会治病,它们教出的学生能治病吗?
虽然全国每年培养数以万计的中医中药专业的毕业生,但真正成为中医的并没有与其数量形成正比。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医界人才匮乏的呼吁便从未停息过。
国医大师裘沛然就曾痛心地指出:现在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中医简直就是废品,连庸医的水平都达不到,庸医也还是要懂一些中医的汤药方剂,可现在培养出的学生对中医的理法方药根本不懂。
“我毕业于中医药大学七年制中医专业,课程设置是60%中医、40%西医,最后是中医没学通、西医没学精。”
北京某中医院的一位医生曾在网上发文,感叹他的110名同学中仍在吃“中医饭”的不到20人,有的同学至今不会开方子。
想想解放前特别是西医进入中国之前的几千年,什么危急重症不是靠中医?而现在的许多中医,碰到感冒发烧患者就赶紧往西医推,这怎么能取得国人的信任?
许多患者本来相信国粹中医,但多次碰壁后,只好认为好中医在历史、传说中。难怪有人会激愤道,灭中医者,中医也!

行医资格应该是行医能力的认定
中医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起来的。一开始哪有什么职业中医,如果一开始就认定行医资格,医学永远也无法产生。
现在社会发展了,也有医学院了,难道就不准老百姓自己与疾病作斗争了?就不准老百姓探索了?
在历史上,中医从来都是由公众监管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不注重自己的生命,更不会把自己的生命随便交给一个医生。
中医之所以得到信任,是因为他们能够先把自己亲人、朋友的病治好了,这比那些医师资格证的说服力大多了。
同样,遣方用药从来都是中医必备的技能,它是没有具体标准的,可现在主流却动不动就给它们扣上了非法制药的大帽子。
行医资格认定的设置,应该是为了更好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只要有行医能力,不管你是什么学历,都可以授予行医资格。
如果没有行医能力,不管是什么博士、教授、专家也不能授予行医资格!
这才是设置行医资格的初衷。
可现在的中医行医资格标准,导致许多民间中医其实治病经验丰富,治疗效果不比专业出身的差,却没有合法地位。
现在有些伪中医,拿着国家发的中医行医资格证,却不会治病。
中医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接触的中医并不是真正具有中医思维的大夫,效果欠佳,如果没有了国民的信任,中医靠什么发展?

中医复兴离不开民间中医
事实上,中医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
很多国医大师都是来自于民间,如蒲辅周、董建华、李重人、王绵之等,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院校教育。
像云南白药、福建片仔癀这样的名药也都是民间实践、总结的结果。
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一些单方、偏方、验方、秘方,都是历代临床实践的结晶,即便是中医经典著作中记载的方药、技术,也离不开民间中医的贡献。
中央电视台十频道“走进科学”栏目曾连续报道过,湖南省慈利县人武部的一技之长者许小武,用祖传蛇药秘方治疗蛇伤的事迹。
灌云县“土郎中”几十年如一日钻研的治疗疑难杂症的偏方也有口皆碑,广为传播。
另外,小针刀也是建国后出自民间、而今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中医创新技术。
已故的发明人朱汉章就是“赤脚医生”,他在针灸针具基础上研发的小针刀,在治疗骨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等数十种西医难治性疾病方面,展示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多次获科技成果奖。
朱汉章还出版了近百万字的《针刀医学》专著,并使这一技术在国内外广为流传。许多西医教授都成了他的学生和针刀拥戴者,现有千余家医院开展了这项技术,使数以百万计的患者受益。
民间中医过去是传承中医的主体,现在仍然是传承中医的主体,未来更是促进中医发展的主动力。
那些有其名而无其实的西化的学院派中医队伍,只能逐渐异化性地消灭中医。
中医近几十年来的持续衰落,代表着主流中医的彻底失败。因为他们虽为中医,实则西医,看看他们的科研论文、研究院、医疗机构,还有几个纯中医?
他们早已被西医同化了,如果让他们继续挑大梁,主导中医,中医只有死路一条。
当今之际,中医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一个优胜劣汰的制度,能够给传承着真正的中医精髓的中医人才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真正的中医在民间,也正是他们,传承着真正的中医精髓。
老百姓要的是疗效
试问以正统自居的专家:
你想给扁鹊定什么罪?
你想给张仲景定什么罪?
你想给华佗定什么罪?
你想给孙思邈定什么罪?
你想给李时珍定什么罪?
他们,无一不是民间中医。
中医离不开民间,中医是自下而上的医学,是属于老百姓的医学。
中医融入生活每一个细节,吃喝拉撒睡一年四季都有中医的影子。
每一个中医爱好者,都是不折不扣的民间中医,他们通过各种中医方法,食疗、艾灸、刮痧、推拿、情志等,调理自己与亲朋好友的症状,难道这也是违法吗?
没有民间就没有中医!
中医是有生态的,犹如植物,自下而上依次是青苔、草、灌木、大小乔木,构成了植物的完整生态,而中医事业的生态,自下而上依次是民间中医、乡县中医院、省市中医院、国家中医治疗与研究教学机构。
离开了民间中医的肥沃土壤和生机勃勃的创造力,没有了民间中医对中医知识的普及传播,而只保留高高在上的庙堂,正是中医走向衰微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不是好医生,不是证件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
扪心自问,当你病的时候,你愿意选择一个有证件的庸医,还是选择一个没有证件的良医?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181-1319-3168]。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站无关。支持原创!
⊙友情提示: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电话132-2812-3168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