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多个角色,跟不同人之间的关系联结丰富了我们的生命。
然而,当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变得过于模糊时,那些本应当温暖人心的关系,却可能变成痛苦的源头。
工作中你被迫保持24小时待命状态,总在凌晨被突如其来的加班电话吵醒;同事对你缺乏尊重,总是窥探你的隐私并肆意传播; 回到家,父母未经许可便随便进入你的房间,试图主导你的生活轨迹;
伴侣之间缺乏信任,监控你的定位,要求查看你跟每个人的聊天记录……
边界感是个体在心理层面上对自我与他人之间界限的认知,包括了情绪情感、思维、责任及权利等方面的界定。有了边界感,就像在面前竖立起一面隐形的防护墙,保护我们免受不必要的干扰和侵犯,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空间,让我们能在这个空间里自由地表达自我、追求梦想。
心理学家乔治·戴德在《自我边界》一书中提出:
“所谓自我边界,就是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1.缺乏安全感
一个人可能因为过去的经历或当前的环境而缺乏安全感,倾向于过度依赖或控制他人,导致边界模糊。或害怕失去跟重要他人的联系,从而靠牺牲自己的边界来维持关系。
2.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对边界感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乏边界意识,不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也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界限意识。
3.社交经验不足
缺乏与他人的社交经验可能导致个体无法理解和建立边界,他们很少和人打交道,不知道如何跟他人相处,在边界被入侵时也缺乏相应的技巧来保护自己。
自我觉察是第一步。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反应,观察自己在哪些情境下容易放弃边界,探究这些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弄清楚自己希望在哪些领域(如工作、家庭、友情)中坚定维护边界,并设定相应的底线和原则。边界也是灵活的,可以根据感受和需求适时调整。
设定个人的空间。客观空间上的边界也会让我们内心变得放松,如当你在家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时,可以锁上房门,避免他人随意闯入。
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和家人、恋人、同事和朋友等坦诚交流,明确告知你的边界所在,哪些行为是你不能接受的,共同寻找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让关系更加和谐。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181-1319-3168]。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站无关。支持原创!
⊙友情提示: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电话132-2812-3168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