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易关系名实辨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杨振宁先生的有关《易经》和中医的两次讲话,引起了学术界的大讨论。有作者认为“讨论的前题有点问题”,《易经》“未必对中医有重大影响”。联系到过去对医易关系问题的争议,感到许多分歧是对“易”和《易经》概念的不同理解引起的。荀子曰:“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名实不辨,则“人多辩讼”。故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医易关系中的一些概念作出明确的辨析。

一、“易”和《易经》的概念有广狭义之分

“易”和“易经”的概念,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易”是易学的总称,广义“易经”则泛指易学方面的著作,可包括先秦所有易学专著;狭义的“易”和“易经”则是《周易》的代称。杨振宁教授所讲的《易经》是指广义的概念。杨振宁教授说“易经”的思想“渗透进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每一个角落”,“中医的理论直接沿袭了’易经’的思路”,这是就广义的易经概念而言。以往有些研究医易关系者曰“在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中无法找出什么内容是直接来源于《易》”,“《易经》不是中医学的直接理论渊源”,都是未能区分“易”与《周易》的区别,只是将《内经》与《周易》进行文字上的对照考察而产生的误解。

二、中医学之源不是《周易》

“医易同源”的“易”是《周易》,“医源于易”的“易”则不是《周易》,而是指上古易理,也即“医易同源”的“源”。儒家的《周易》和中医学的《内经》是同源的关系,它们共同的源是阴阳太极变化之理,也即易理。而易理是在《周易》出现之前早就反映在“上古之易”的易象中了。故不管是医易同源还是医源于易论者,都没有把《周易》看作是中医学之源。

三、易与占筮不可混为一谈

由于八卦符号来源于占筮,后世搞占卜者亦多喜谈论八卦,因此有些人认为易就是占筮。其实,占筮也是对易理的一种应用,先有上古易象易理,而后才有利用易象易理发展起来的占筮。占筮的易与作为一门学问的易学是有质的区别的。研究医易关系,绝不是去研究占筮对医学的影响。

四、“医源于易”的“医”是医学理论模式,不是具体的医疗技术

医而成“学”,主要标志是理论体系的建立。“医源于易”讲的是中医学理论之“源”,而非一般医疗技术的起源。今人讨论《内经》与易的关系,大多只从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取象比类等思想方法方面加以联系,虽亦揭示了《内经》医理与易理的相通,但还不能证明《内经》理论与易的直接源流关系。其实,认真分析一下《黄帝内经》的理论构架,不难发现,《黄帝内经》的理论模式与易学有直接关系。

《灵枢·九宫八风》是洛书九数图的演绎,并且按后天八卦方位标出了各宫卦名,就是《内经》中直接引据易理的最明显的例证。清代名医唐宗海认为,《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丈夫八岁”中“七”、“八”两个数亦是洛书数字。洛书配八卦,兑数七,艮数八,兑象少女,艮象少男,故“男起八数,女起七数”。

藏象学说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与四时五方的结合。稍作比较就可以发现,《内经》五藏与四时五方的配应,与河图模式毫无二致。河图四方生数(一、二、三、四)都要与中五相加,才能变为成效(六、七、八、九),中五是特殊数,洛书配八卦,亦独中五无卦相配,形成“中五立极”。《内经》谓“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完全依据易说。其实“五藏六府”数字的来源,也取法于易。古人以易衍律,天六地五是易的常数。五运六气、五藏六府,模式皆从易理出。可以认为,如果没有易学的河图洛书,就不会有《黄帝内经》现在这样的藏象系统。

“六经辨证”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以往大多认为,三阴三阳是阴阳的再分,由阴阳二仪各生太少而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四象,进而化分出非太非少的厥阴和阳明。但太阳主表,何以不配肺卫而入膀胱?太阳是阳之最,为何位北主冬配寒水?为什么不是阴气最重、阳气将绝,抑或传变到最里时叫太阴病?笔者认为河图中一二三四五为生数,除“中五立极”外,代表四时、四方的四个生数,两相交会,可以也只能产生六种组合。这六种组合恰恰构成了三阴三阳。一、三是阳数,交会东北为太阳;二、四是阴数,相合西南为太阴;一四、二三均相邻交会于外,外为阳,一四合化于西北阳明,二三合化于东南少阳。一二、三四相向对合于内,内为阴,一二相合为少阴,三四相合为厥阴。少阴在北、厥阴在东者,阴从于阳(二从一,四从三)之故也。如此我们才可以明白三阴三阳与脏腑和六气的配应关系,以往六经研究中一系列问题,均可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

现在中医教育中不讲易学知识,学生接触到这些内容时可谓一头雾水,稀里糊涂,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也就难以深入。确乎近代中医名家恽铁樵先生之言:“易理不明,《内经》总不了了。”

⊙声明提示: 本站所有文章,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181-1319-3168]。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站无关。支持原创!
⊙友情提示: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电话132-2812-3168举报。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医易和

易医同源。真正厉害的中医名家都是“算命”高手,易经大家

2022-1-30 14:55:39

医易和

孙子兵法全球行:美籍华人谈医易中和思想与儒法兵道

2022-1-30 14:58:0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8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