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以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清代柯琴在其《伤寒来苏集》中校勘为:“无汗而喘,大热者”为佳。本方宣肺清热,止咳平喘。用于外感发热或高热,咳喘气急者。
小柴胡汤:《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方以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能和解少阳,退热止呕,用于伤寒少阳证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厌食喜呕,口苦咽干者。
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方以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能宣肺散寒,除痰下气。用于咳而上气,咳痰不利,喉中水鸡声者。
厚朴麻黄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方以厚朴、麻黄、半夏、五味子、细辛、干姜、杏仁、石膏、小麦。能止咳平喘,散饮降逆。用于咳嗽喘逆,胸满烦躁,咽喉不利。
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方以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石膏。能散寒解表,温化寒饮,兼清郁热。用于咳嗽气喘,烦躁心悸,并见风寒表证者。
越婢加半夏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方以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能宣肺泄热,降气平喘,化饮祛痰。用于外感风热,水饮内作之咳嗽上气者。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方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能温阳化饮,健脾利水。用于痰饮内停,气机不利,所致胸胁胀满,气逆目眩者。
五苓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方以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能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用于太阳腑证蓄水证,症见外有表证,内停水湿,水入即吐。
尤其要提的是,清肺排毒汤中还含有的厚朴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越婢加半夏汤,同样外可宣肺排毒,内可除痰饮水湿之邪,内外兼治,尤以服药之后“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且调和胃气,确符《素问•刺法论》中“避其毒气”和“正气存内”的内外兼顾治疫原则。本方取名“清肺排毒”者,以“清解肺中邪气,排除疫冠邪毒”也。纵观全方,组方用药准确无误,配伍精良,严谨无隙,珠联璧合。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临床分为四型,即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清肺排毒汤主要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前已论及,清肺排毒汤为内外兼治主方,而新冠肺炎的轻型、普通型均以“外感发热,咳嗽气急”为主症。前者呼吸道症状较轻,完全符合该方适用范围,临床上可灵活加减。外感症状多一点,可根据患者寒热情况加减。对于呼吸道症状如咳喘气逆等,则可调整药物剂量。对于内在的痰湿水饮,可临证调剂补气、利水之药,遂以一方而收全功。至于重型患者,与中西医配合可以较快起效。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181-1319-3168]。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站无关。支持原创!
⊙友情提示: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电话132-2812-3168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