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专病产品>医易和>为什么说“医易相通”,“医易同源”?

需要支持?

如果通过文档没办法解决您的问题,请提交工单获取我们的支持!

为什么说“医易相通”,“医易同源”?

《易经》和中医有解不开,打不散的关系,历史上早就有“医易相通”,“医易同源”的说法。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与《易经》哲学思想相通的,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充分汲取了《易经》中的精华,特别是其中的阴阳五行学说,直接来源于《易经》。

《易经》是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基本法则,而中医是利用此理认识自然之一的人类,并为其服务的,是前人经过几千年的实践积累和总结出来的是一门学问,是远古先民的智慧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易经》是六经之首,先后经过三个圣人的编撰,这三个圣人分别为伏義氏,周文王,孔子。先天八卦是伏羲氏发明的,《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即八卦的由来。两仪就是阴阳,阴阳是始于太极图的,太极图就是一个整体分黑白两面,即左边阳仪,右边阴仪。《说卦》所言“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向射”。用于自然界乾正位是太阳距我们最近的近极点,坤是太阳距我们最远的远极点,坤为太阳运行的终始点。天转一周即公转一周,太阳从坤正点开始运行,回归坤正点为一年时间;地转一周即自转一周,太阳从坤开始运行回到坤为一天时间,日历以此为依据,创立了十二地支。其应用以中医学即乾老阳为督脉,坤老阴为任脉。这样形成兑金肺大肠,离火心小肠,巽风肝胆,坎水肾膀胱。震木心包络,艮土脾胃。中医的辩证法始于太极。太极辨证法是中华民族用来认识自然、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的方法,是中华民族之法。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阐述医学理论的书籍应该就是《黄帝内经》了。这部书籍其思想的系统性和完备的程度,在古代典籍中是极为罕见的。可是,如果我们翻开这部古老的而又深沉的医学著作,就会发现在这部书里,出现最多就是“阴阳”二字。阴阳是什么?古之阴阳就是今天的冷热,冷热就是自然界中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发动机要有阳力和阴力相互作用才能动,生命也一样,也要有阳力和阴力相互作用才能生。阴阳力就是生命力。没有阴阳力的作用,物质不能变,生命不能产生。故《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说明了阴阳力象纲纪一样地牵引和限制着自然生命的发展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又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以至无穷”。可见《黄帝内经》这部医术,非常重视《易经》的观点。

古代的中医药家都很重视对《易》的学习和研究,很多有名的医家无一不对周易有深刻的认识。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言“不学易不足以言大医”。宋代钱乙以易学原理命名。

如:六味地黄丸来补肾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河图思维。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对战栗症说:“动摇,火之象也,阳动阴静,水火反者寒冷,如至子正一阳生,而得其复,至巳则阴绝,六阳备是故得其纯,“乾”夫一年之气,皆随四时五运之气而无相反矣?”元代滋阴学派的朱太溪所著《相火论》中也引用宋代周敦颐的认识“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变,阴静而合”。明代李时珍在后天八卦的理论上著有《奇经八脉考》一书,流传于世颇为妙用。

张景岳说:“医之为道,身心之易也,医而不易,其何以行之哉?是以易之为书,一言一字皆藏学之指南,一象一爻皆寓尊生之心鉴”。可见古人在用易阐述医理时,远远超出我们现代人在医学对易经的使用。《易经》的哲学思想、阴阳平衡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直接影响着中医学理论,阴阳和调的平衡观点,五行对应五脏的理论,易经都是中医的基础理论。阴阳相生相克,却又相辅相成,此消彼长,反映在人的身体上,则表现为“新陈”和“代谢”。所以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若遭受某些疾病的因素破坏了阴阳平衡,体内的任何一方偏盛或偏衰,都可发生疾病,即所谓的“阴阳失调”。所以我国医学认为,疾病发生的基本环节就是“阴阳失调”,而治病的关键就是要“调和阴阳”,而非“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易经》把世间万事万物分成两种属性,五种类别。两种属性即阴阳,五种类别为木火土金水。就是“五形”,它们也是相生相克,相依相存的。《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五运,即五行的基本含义。五行即是九宫格中的东方木,西方金,北方水,南方火,中央土,木性曲直,主生发条达;金性从革,主清肃,敛降;水性润下,主滋润,下走;火性炎上,主炎热,向上;土性稼穑,主长养,化育。中医学把它们归属于五脏六腑,以及治疗疾病所使用的药物上,利用药物的偏性平衡人体的阴阳和五行的盛衰。如中医的药本五味歌:“酸为木化气本温,能收能涩利肝经;苦为火化气终热,能燥能坚心脏下;甘始土生气化湿,能开缓渗从脾行;辛自金生气滞燥,能散润濡通肺窍;咸从水化气生寒,下走软坚足肾道;淡味方为五行本,运用须知造化要”。

总之,易理在医学方面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其涉及范围之广,都是有史可鉴,有目共睹的。《易经》和中医与现代西医学是不同体糸的东西,用现代科学解释不了中医和易理,而中医和易理又确实能服务于人类的生活。纵观中医学的发展史,易学的发展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中医学在人类的健康上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8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