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专病产品>医易和>“医易和”的由来

需要支持?

如果通过文档没办法解决您的问题,请提交工单获取我们的支持!

“医易和”的由来

医易和中的“医”是指中医,“医”古今欲行医于天下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精其术。此可谓医者仁心。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倡导医者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乃成苍生大医,可见医道在于仁。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气氛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易”是指易经,自古,医易不分家,“医易相通”,“医易同源”。“和”是指天文历法,而人类文明始于天文历法,生命就是阴阳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能量所构成的一个平衡体,在这个平衡体中,正极为阳,负极为阴,阴阳平衡才有了人,因此,和就是阴阳平衡,《黄帝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所以就有“医易和”的说法。

人生天地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在中间追求的则是阴阳平衡。所以,生命是一种不上不下、阴阳平衡的状态,如果这种平衡状态被彻底打破了,生命也就结束了。生命结束之后是个什么状态呢?就是阴阳分离了。

生命是一种内稳定状态,这种稳定取决于阴阳的平衡,阴阳就像天平上那两个砝码,一左一右,只有它们重量相当,天平才稳定。一旦阴阳失调,天平向一方倾斜,平衡被打破了,人就会生病。所以,人要获得长期的健康,就必须时刻保持阴阳的平衡。

养的就是阴阳,只有阴阳调和,我们才能过上不生病的生活。一个阴阳平衡的人,他精力充沛、面色红润、无病无灾,即使偶有病毒来袭,他体内的正气也能很快将病毒赶走。所以,只有阴阳平衡的人,才能健康长寿。

中医的养生之道,讲究一个天人合一。怎么合?人要顺天行道。“天”就是大自然,“道”就是规律。所以,天道就是和。人要顺从大自然的规律行事养生。那么,天道是什么?中医讲究取象比类,用有形的现象来体现无形的规律。

要准确理解“医易和”,首先需要了解认识易经。河图洛书是易经象数模型的前身上古时期,伏羲氏观象授时,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成卦。羲皇对河图洛书进一步推算具体化,就变成了八卦。易经中的每一卦,代表着天地变化的一个象,说的是一个大的时间序列中,阴阳相合所推动出来的变化。卦中的每一爻,又包含着一个小的时间序列中,阴阳二气的此消彼长。 群经之首之易经,易经的思想是华夏文化的总源头,中国其他各家思想均源于易经。用阴阳术数的象数模型,就可以概括整个世界。

既然有了阴阳,那么随之而来问题就是,阴阳从何而来呢。阴阳因天地而生,那么天地又是如何而来呢。这个问题,就需要用道的思想来回答。 道者万物之宗,生天地,育万物,化天下。万物本来都是不存在的,是天地的阴阳二气,创造了它们。天地,也是由阴阳所生,那么同理可知,天地本来也是不存在的,一定是有其他的东西创造了天地。这就有了《道德经》中,无生有的概念。那么无既然能生有,那么无又是从何而来呢?无,从一个连无都没有的地方来。这个连无都没有的地方,就是道。道从何而来呢,道不生也不死,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道从道中来,它只效法自己,这便是道法自然。

有了河图洛书和八卦,华夏人对世界的认知,可以做到了然于胸。不仅能够理解万物是怎么来的,也能理解,万物即将会怎么没的。也能够根据现在事物的阴阳状态,来推知,它未来的下一个状态会是什么样的。中医的思想源头是易经中医的四大名著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的最高经典,世人不读内经,用伤寒的方剂思想来总括中医,甚至把中医等同于中药,这是非常文盲的。《难经》思想承自《黄帝内经》。有人把《温病条辩》列入中医四大名著,这不合适,它只是道的一个方面,这种只能叫方医。

《黄帝内经》至道之宗,奉生之始。这是一本教人怎么不生病的书,是真正的中医,上医。《黄帝内经》讲的是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以预防为主。只懂得喂人吃药的医书和医生是下医。今人认为,这本书是众人集体创作的,这种言论,完全不懂中医,不懂道。华夏文化的最大的特点是,先有真人,后有真言。道,要么得,要么失,失者恒失之,不可能一万个无道之人合起来,就能得道。

更有中医界人士认为,这本书里面的经络,穴位,都是很多人拿小棍子每天戳身体,时间长了,靠经验累积得出来的,是临床研究的结果。人的身体也是一个阴阳循环宇宙。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882号